新版学习摆脱贫困
 首页  活动要闻  理论研究  学习导读  在线阅读  热门文章  图片集锦  学院主页 
  活动要闻
我校在福建省2017年省级教学成...
宁德师范学院第二次学生代表大...
我校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省教育厅组织专家一行莅校调研...
省疫情防控督导组莅校督查秋冬...
我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走访调研
校领导带队开展校园安全检查
宁德师范学院优秀教师风采
  在线阅读
【学习强国】宁德师范学院举办...
【人民网】多地开展“互联网+”...
【中国教育报】党旗在脱贫攻坚...
砥砺奋进当鼓“气”
习近平对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在京闭幕
世界海洋日,感受习近平建设海...
守护美丽中国,习近平在行动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持之不懈”的追梦精神 ——试析习近平同志的“闽东梦”
2016-11-05 21:41   admin

谢爱国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上任后不久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概念,成为新时期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号角。中国梦其雏形或成于闽东梦,习近平提出的闽东梦以摆脱贫困为主旋律、以滴水穿石为追梦精神、以谋定而动为领导智慧、以立足实际为坚实基础、以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参与为力量源泉。其思想对新时期我们从事经济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摆脱贫困;闽东梦;滴水穿石;实事求是

引言

2010年9月5日,习近平同志来福建考察时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宁德。在看到宁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之后,习近平同志深感欣慰。在接见宁德市主要班子成员时,习近平动情地说:“我们当年讲的闽东人三大梦想:一是闽东建市,十年前就实现了。二是温福铁路通车,今天我们坐上了。三是三都澳的开发,现在是大开发。”他还指出“我和闽东的联系至今就没有断过,宁德的滴水穿石现在已经见到了效果,就是靠我们锲而不舍的努力,不断去探索。”这朴实厚重的话语,熔铸着习近平同志对于宁德深深地眷念和关怀,也睿智的提出两个概念:梦想和滴水穿石的精神。这简单的话语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思辨,那就是既要敢于树立伟大的梦想,还要具有锲而不舍的实干精神和实践活动。我们能够在习近平总书记朴实无华的言语背后,看到他对于宁德发展的真知灼见和睿智思辨的政治智慧,依旧会为习近平总书记矢志不渝的追梦精神所感动,所激励,所鞭策。笔者认为习近平主政宁德时期的闽东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摆脱贫困是习近平追求“闽东梦”的核心和主旋律

1、闽东“老少边贫”的面貌是“闽东梦”提出的主要时代背景

1988年5月,习近平作为一个具有内陆地区县和沿海开放城市管理经验的中青年干部,受福建省委的委托和重任,从经济发达的厦门特区到宁德担任地委书记。宁德,俗称闽东,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枕山面海,北接浙江温州,南连省会福州,西邻南平,东望台湾。当时的宁德地区下辖宁德、古田、屏南、周宁、寿宁、福安、柘荣、福鼎、霞浦9个县,人口274万,属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海岛地区。全区9个县有6个是贫困县,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人们说起闽东,便是五个字:“老、少、边、岛、贫。”“交通闭塞,信息短缺,小农经济一统天下,商品经济的发展较其他贫困地区,显得更为步履维艰。”面对闽东积贫积弱的局面,习近平忧心如焚,深感自身重任在肩,任重道远。他激励自己发扬“士君子不能不弘毅”的精神,秉承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主政理念,开始积极探索让闽东人民“摆脱贫困”的道路和途径。

在主政宁德期间,他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依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思考和探索带领宁德地区人民改变贫困,发家致富的途径和道路,短短一年的时间,他先后走访了闽东九个县,还顺带调查了周边毗邻的浙南相对发达的温州地区以及浙江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苍南、乐清等地。边调查、边思考、边研究,最终形成了他带领闽东快速发展的发展理念——“弱鸟先飞”的思想和“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在多方探索和调研的基础上,他形成了自己对于闽东发展的一整套体系完整的思想并形诸笔端,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摆脱贫困》一书。该书核心内容就是要求闽东要建立理想和信念,构画了一幅闽东经济文化和社会民生和谐发展的蓝图,为闽东塑造了一个摆脱贫困的“梦想”,引领和带动一代代闽东人为着这个美好蓝图“不耻落后、意气奋发、放胆开拓、争先创优”。

2、精神物质双“脱贫”是“闽东梦”的核心

摆脱贫困,简单的四个字涵盖了双重意思。一是要彻底改变经济发展上的贫困面貌,立足闽东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和区位特点,加快改革开放,紧紧扭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主旋律,要求闽东各界和政府各个部门依照主旋律开展“经济大合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摸索一条与之相适应的路子”,力争“在一些未受制约的领域,在贫困地区具备优势的地方搞超常发展”,使更多农民走上致富道路。二是要彻底摆脱思想意识上的贫困,树立“笨鸟先飞”的理想和信念。“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要树立自信,志在蓝天,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鸿鹄之志”,不学檐下燕雀,胸无大志,而是要心如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习近平明确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强调人的主观意识对于社会实践具有的指导性和能动性。因此,在闽东改革开放不具有优势的情况下,更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敢于争先,敢于开拓的信念和精神,在面对“老、少、边、岛、贫”的现状时,既不能“安贫乐道”,也不能“等、靠、要”,怨天尤人,而是要首先看头脑中有没有“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意识。正如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一书的题跋中所说一样“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而担心‘意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度的改革开放的举措。”因此,习近平在主政宁德期间,最看重就是闽东精神的培育,大力“提倡振奋精神,淡化‘贫困县意识’”。

那么什么才是习近平同志所讲的思路和意识呢,那就是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一起走向富裕。习近平对两个文明建设都给与了充分的重视,依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做了言简意赅的深刻阐释,他指出“真正地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

他强调在闽东走向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首先要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建立崭新的观念和思维,顺应改革开放大潮的发展趋势,顺势而为,勇立潮头。要具有在开放时代所应该具有的商品意识。“商品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对贫困地区来说,都是崭新的观念,都应该成为‘先飞’意识的组成部分。他认真借鉴沿海开放省份和地区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的经验,敏锐的认识到解放思想,具有争先意识的重要性。对闽东的干部开展谆谆教导指出,“沿海开放省份开放的早,又走的快,成就斐然。最重要的是广东人从上到下,都有一种“先飞”的意思,“先飞”欲望极其强烈,终究飞起来了。”由此告诫闽东群众,强调“没有这些观念,我们即便天天高喊商品经济也是一句空话。”

二、滴水穿石的精神是追求闽东梦的必然途径

习近平1988年6月从厦门来到宁德,在下车伊始就马不停蹄的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宁德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积极寻求和探索改变闽东落后局面的道路和举措。这时候他的头脑是清醒的,认识也是极其深刻的,并没有像一般年轻干部那样急于求成,求名心切,而是冷静思考,在到达宁德的第三个月后,提出了自己的施政大略,弱鸟先飞。既鼓励士气,激励闽东人民寻找发展的“闪光点”,清醒的认识到:“闽东的贫困面比较大,经过三年的脱贫,有了可喜的变化。”但“现在的脱贫还是处于低水平,还不稳定,脱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1988年10月,习近平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闽东发生的变化,是“滴水穿石”般的变化,是不简单的。这是他首次提出“滴水穿石”的理念。

1、滴水穿石就不能急于求成

当时闽东是福建最为落后和封闭的地区,整个宁德地区只有宁德和霞浦两个对方开放县,其他七个县都由于政策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闭塞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够获得较多开放发展的空间。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内陆山区县逐渐获取了较多的政策优惠和发展机会,长期的贫困和对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羡慕,让这些山区县的干部群众既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又不可避免的产生发展的冲动,急于求成,迫切希望上大项目,干大事业,出现了一些冒进的势头。他指出“干部群众迫切要求早日改变面貌,脱贫致富,这种愿望是好的,热情也非常可贵。但寄希望于上大项目,一下抱一个“金娃娃”,想法不切实际。”

众所周知,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质变是量变的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由量变到质变有一个相对漫长的周期,也需要具备发生质变的条件。因此,习近平明确指出“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来说,她的发展总要受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地理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制约,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滴水穿石般的变化。”

2、滴水穿石就要拥有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

习近平突出强调绝对不能为了政绩而盲目行动,要重视速度和效益的有机统一。他不厌其烦的反复告诫广大干部说:“贫困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了他的发展变化只能是渐进的过程。根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发扬“滴水穿石”的韧性和默默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

他鼓励和劝诫干部群众要有耐心,有埋头苦干甘于奉献和做牺牲的精神,不要冒进和冲动,要明白和懂得“世界上没有孤立抽象的大事,大事全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立足于追求高速度,往往对资源挤榨过甚,整个经济生活没有回旋余地,不恰当的速度只会对生产力发展产生一种破坏作用。”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变要有量变的积累。所以他指出:“闽东的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闽东的落后面貌不能靠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有一股韧劲。没有锲而不舍的毅力,不愿付出艰辛于他人数倍的努力,不靠一点一滴量的积累,涓滴成流,聚沙成塔,是不能做成事业的。”他形象生动的借用自然界滴水穿石的现象,恰如其分的做了深刻的阐释,告诫闽东群众“仅有勇气还是不够。一滴滴水对准一块石头,目标一致,矢志不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滴下去——这才造就了滴水穿石的神奇!”他希望每一个在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时代的每一位干部在一个经济落后地区发展进程中,“都应该不追慕自身的显赫,应寻求一点一滴的进取,甘于成为总体成功的铺垫。”因此青年干部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要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默默奉献的精神,埋头苦干,着眼于长期的、做为人铺垫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造就闽东快速发展的契机。

三、谋定而动,是实现闽东梦的领导智慧

所谓“谋”,即指策划,就是全面思考与筹划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政策,明确发展的思路,找准发展的路径,做好科学发展的整体规划;所谓动,就是扎扎实实地开展社会实践,具体落实各项方针政策所制定的目标。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必有善谋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孔子曾说,暴虎冯河蹈死而不悔者我不予也,必也临事而惧,谋定而后动者也。《大学》开篇就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要在事前谨慎细致地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工作,认真梳理和把握所面对的客观条件和具体矛盾,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分清要解决问题的主次和先后。

1、吸收众智是做出决策的基础

习近平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深谙谋事之道,也明白谋划的重要性。他睿智的提出“谋于前才可不惑于后。”主张在“做出决策之前,先听他个八面来风,兼听各种意见,深入了解所面临问题的本质,找出规律,谋而后断;一旦作出决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结束之前,不做主体更改。”

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年轻干部,习近平并没有如一般干部那样,新官上任三把火,急于求成,盲目追求政绩和声誉,而是潜下心来,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大量走访宁德各县,充分了解宁德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阻滞宁德经济发展瓶颈与难点,在调查所掌握数据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果断决策,制定出台切合宁德市发展实际的方针政策,探索出一条契合闽东特色的发展道路。当时闽东的现状是老少边岛穷,建国后国家很少在宁德投资,很多县也没有享受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现有交通、通讯、人才、科技、资本等基础条件很差,同周边沿海地区相比一直处于落后状态。闽东群众普遍的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不浓厚,发展思路不明确,甚至对于闽东自己的情况都不了解。“尽管基建的规模不大,但小中有热,小中有乱。盲目投资、思路不清、急于求成等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现象也不程度的存在,成为了发展经济的障碍。”

面对这种状况,习近平认为一切不可操之过急,既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消极懈怠,不思进取。既要反对人穷志短,又要反对求成心切。他劝慰闽东群众在情况不明,心中无数的时候,求成心切,操之过急,容易违背科学,脱离实际。“治乱绳,不可急”,急于求成本身就孕育着失败的危险。这时候更要注重实效,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注重从实际出发,做好谋划,做出判断和决策。他借用恩格斯的话说,领导者要具有决断的气魄,但不是乱弹琴,不是拍脑袋,想当然的解决问题,不是脱离客观规律的盲目冲动,而是要具有“借助于对事物认识来做出决定的那种能力”。

因此,在面对“闽东老少边贫,国家很少在这里投资,资金经济仍然相当落后。”的状况,他明确提出“从现实出发,发挥沿海优势,抓住机遇,组织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不攀比,不消极,不蛮干,紧中求活,活中求发展。”强调今后闽东的发展,不但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更需要寻找适合闽东经济发展的道路,确立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指导思想。

2、顺势而为、统筹规划是科学决策的智慧

习近平充分认识到”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如果没有正确地制定产业政策,结构生产力得不到充分的释放,经济增长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速度和效益。”所以他主张“闽东应制定区域产业政策,确定产业发展的结构、顺序和时机等。这些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也凝聚着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所具有的理论素养,汇聚着一个政治家所具有理智的思维以及谋划全局的能力。在科学谋划的基础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发展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强调经济建设是主旋律,在此基础上思考和提出了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即正确处理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的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生产力布局中的山区与沿海的关系;改革开放与扶贫的关系;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些科学的分析与判断,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既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又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成为闽东摆脱贫困的思想指导和理论依据,也成为闽东人民战胜困难,奋发有为的思想武器。

四、立足实际,是构建闽东梦的坚实基础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与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实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实现思想理论的进步,才能推动实践发展。作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实事求是,具体说来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的主观服从客观,又要不受制于客观条件,而是要在深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注重调查研究,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发展的、整体的和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1、认清区情省情国情是建构是闽东梦的基石

闽东梦建国后宁德一直是前线,国家出于战略考虑对宁德投资较少,整体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不通铁路,公路等级不高”,交通不畅,信息不灵、电力匮乏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宁德的发展。使宁德成为全国18个贫困区之一,全区9个县有6个是贫困县。尤其是山区的寿宁、屏南等县更是落后。改革开放后,闽东人民希望能学习沿海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争取早日摆脱贫困的面貌。产生了一些急躁的情绪。习近平一方面欣赏干部群众的改革热情,一方面又对干部群众思想中的不良情绪和错误观念给予修正。他指出:“干部群众迫切要求早日改变面貌,脱贫致富,这种愿望是好的,热情也非常可贵。但寄希望于上大项目,一下抱一个“金娃娃”,想法不切实际。”当时地区干部提出三大话题,即修筑从福州到温州的沿海铁路,开发五十万吨泊位良港,创办赛岐开发区并发展成为中心城市。习近平针对这种思想现状,对干部给予了耐心的劝导,并对于头脑发热的情况“泼了点冷水”,他希望广大干部群众不能急躁,不能指望一下子出现奇迹。指出正确的路子是:“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条件,扎扎实实抓好农业和其他基础建设,实现逐步发展。当然,对上面提到的大项目,我们也要积极做好准备工作,将来时机成熟了。可以大干一番。不过目前不能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暂时办不到的事上。”

习近平高度重视对客观条件的认识和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把握与运用。一再强调发展要立足实际,从现有的,自身的具体条件出发来考虑和谋划,寻找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在对区情的认识上,他提出“闽东的经济建设问题,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农民问题。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这是基本区情。”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他指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而言,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任何历史的生产力都是下一代人的生产生活的起点。所以沿海、山区都有自身的经济发展的道路可循。

2、讲求实效、循序渐进是现实闽东梦的保障

习近平虽然鼓励和呼吁闽东人民要率先确立“弱鸟先飞”的思想意识,但却不是好高骛远,任性而为。凡事要有谋划,也要立足实际,讲求实效。他针对闽东渴望在当时条件下修筑温福铁路、开发三都澳的想法充分理解,但是并不支持,甚至是泼了点冷水,因为他认识到无论从宁德当时自身的经济基础,还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来看,都尚不具备开工建设这三大项目的能力和时机。他一贯主张实事求是,务实求真,在经济建设上主张量力而行,既要有“弱鸟先飞”的意识,还要讲求“飞洋过海的艺术”。

在经济发展的道路选择上,他认为要充分了解区情,把握宁德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扩大自身的潜力和优势,放大“闪光点”,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依靠闽东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打造信念,寻找智慧。在发展途径上,他讲求不能不顾实际,“照搬特区、开放城市的做法”,而是要“从区情、区力出发来考虑这个问题”。

在发展阶段上,习近平主张分清轻重缓急,分清主次,务实推进,不能冒进,要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在开发三都澳港口等三个问题上,他强调“让外界认识这三件事情的意义是必要的,但是我们的立足点不能放在这上面。可能性和必要性不等于就是必然性。事关全区发展战略全局的决策,要充分考虑到国情、省情、区情,不要把近期内难以实施的发展目标超前化。当前重要的是抓好中、短期的工作。”因为“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人物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发生。”“我们研究未来的发展战略,但它的科学性应建立在对区情、省情乃至国情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并依此来确定‘宏图大略’。我们工作的着眼点只能放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远期目标只能脚踏实地地逐步实现。”

五、实干是摆脱贫困的有力保障

习近平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之机发表了新一届班子施政宣言,再次谈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论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坚持和应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就在于实践。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如果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对理论与实践二元对立的最好统一,那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就是对理论与实践二元统一的最好运用。

1、实干是把握一切的“金钥匙”

不实干不发展,不实干不出成绩,不实干不见成效。实干是解决一切问题、应对一切挑战、把握一切机遇的“金钥匙”。实干既是优良作风的体现,又要靠优良作风来促成,对此道理习近平深有体会。一个好的领导不仅要做好规划,画好蓝图,更要脚踏实地,崇尚实干。正如他在《跋》中所说的那样“我是崇尚行动的。实践高于认识的地方正在于它是行动。”他深刻的指出:“马克思说过:‘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我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之上。过去采取的很多有效地办法,更像是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脚踏实地感触成效来。”

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面对一个地区积贫积弱的发展实际,既需要领导者有智慧,有理论,能找到带领人民发家致富的发展道路,更需要党员干部务实实干的工作作风,一步步的落实规划,一件件的帮助群众解决难题,破解难关,才能激励士气,才能开拓进取,才能取得实效。因此习近平高度重视和践行“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实干精神,要求自己和干部“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并要求自己“要多做少说,或只做不说。”

规划和路子正确了,关键就在于贯彻和落实,这就不仅需要坚韧的意志,有水滴石穿的耐心,还需要高昂的斗志、紧张高效的工作效率,还要务求实效的实干精神。习近平在《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中这样写道:“路子明确了,下一步的关键在于反对那种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和人浮于事。松垮散漫的习气,提倡满负荷和紧张高效的工作节奏,今日事今日毕。”他一再要求干部多为人民办实事,指出“多办事应该办实事,办急事。办实事就是要办实实在在的事,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结合起来,多高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不搞半拉子工程,也不搞马拉松的项目,不图虚名。”

人民评价一个干部,一个班子,不仅要看领导说了什么,更是要看领导干部怎么做。也就是古人讲的“听其言观其行”。人民对于富裕幸福的渴望迫切,评价一个干部的标准更在于干部能为老百姓做什么,带来什么利益,而不是只听好话,画饼充饥。因此习近平讲人民群众“不光要听唱功,而且要看做功。我们贫困地区经济落后,家底比较薄,群众有许多困难要解决,只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地为群众办实事。”

2、做实做细才能聚沙成塔

习近平告诫青年干部要务实做事,避免高谈阔论眼高手低,或者畏难不进,不敢担当。习近平指出“书本知识多而经验少的同志,容易犯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的毛病,最后变成了‘客里空’。”“世界上没有孤立抽象的大事,大事全由小事积累起来的。”所以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三把火希图侥幸的投机。”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为群众办实事,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做一件容易,坚持到底难。为强调和保证干部的务实精神,他苦口婆心的讲说:“下基层为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是办实事;到农村去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搞好教育,解决群众思想上的疑虑也是实事……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总结经验,以指导面上的工作,同样是办实事。”

他告诫干部一定要务实求效。他一再强调:“如果我们一谈到经济的发展,就想到盖高楼大厦,开办巨型工厂,为追求戏剧性的效果而淡化了必要的基础建设意识,那终究会功者难成,时者易失。”正是由于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实干兴邦的实干精神,使得“撤地设市”、“建设温福铁路”、“开发三都澳”等三大梦想,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实现。

六、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参与是追求闽东梦的力量源泉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民族复兴伟业的领路人和主心骨。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中国梦就会成为镜花水月。

1、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闽东梦的政治保证

“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习近平很早就认识到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在地区发展和事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深刻意识到在一个贫困地区,党员干部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所担负的责任,所发挥的作用,所应该具有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早在1989年习近平谈到干部的基本功时,就言简意赅的提出这个识见。在《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一文中,他深刻指出:“党对农村的坚强领导,是使贫困的乡村走向富裕道路的最重要保证”。“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过得硬的农村党支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就不能在你农村得到具体的落实,就不能把农村党员团结在自己周围,从而就谈不上带领群众壮大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向贫困和落后作战。

总书记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也影响着群众的干劲,影响着社会的风气。那么党员干部该有哪些素质和基本功呢,习近平同志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学习经验和从政体会,智慧的给出了答案。第一是要讲党性,要有爱民情怀,有仁爱之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以百姓心为心”,要“察其疾苦”,要“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第二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要有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第三要为群众干实事;第四要廉洁勤政;第五要有政治智慧,善于统筹规划,实事求是;第六要善于学习,既要向老同志学习,也要加强理论学习,尤其要“反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原著,反复琢磨,深刻领会。”

2、群众路线是赢取民众支持的重要方法

习近平很早就提出在全区推行“四下基层”和推行“群众路线教育”的真知灼见,保证了主政宁德时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形成了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在短短数年内带领闽东人民摆脱了贫困,让党员群众真正成为了经济建设的主体和重要依靠力量。

结语

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的的一系列讲话,我们会从中发现,《摆脱贫困》蕴含的重要观点与十八大以后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重温《摆脱贫困》,能够使我们更深刻理解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科学内涵,更能够改造自己的思想,提高自身的能力,更加高效务实的开展工作,以更加灵活智慧的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更加努力工作。

作者简介: 谢爱国 宁德师范学院科研处产学研合作科副科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3]习近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第1版。

[4]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版。

[5]刘福州:让中国梦照亮现实,《观察与思考》,2013年第8期。

[6]寸木:中国梦人民梦,《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

[7]“中国梦”蕴含丰富的政治智慧,领导决策信息,2013年第13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