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学习摆脱贫困
 首页  活动要闻  理论研究  学习导读  在线阅读  热门文章  图片集锦  学院主页 
  活动要闻
我校在福建省2017年省级教学成...
宁德师范学院第二次学生代表大...
我校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省教育厅组织专家一行莅校调研...
省疫情防控督导组莅校督查秋冬...
我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走访调研
校领导带队开展校园安全检查
宁德师范学院优秀教师风采
  在线阅读
【学习强国】宁德师范学院举办...
【人民网】多地开展“互联网+”...
【中国教育报】党旗在脱贫攻坚...
砥砺奋进当鼓“气”
习近平对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在京闭幕
世界海洋日,感受习近平建设海...
守护美丽中国,习近平在行动
  在线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阅读 > 正文
新形势下闽东财政经济的辩证观
2016-11-12 10:30  

(一九八九年三月) 

   现在经济过热,需要降温。这个时候来谈论财政问题,我想更应当重点谈谈如何加强财政经济杆杠的调节机制。有人会问,像闽东这样的穷地区,财政力量单薄,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还有什么机制可发挥作用?

如果把财政看作是一个钱袋子,从这种观念来看,没有钱了,袋子当然也就用处不大。但这是一种陈旧的观念,是早被我们批评过的单纯的财政观念。财政经济决不是只管收支的钱袋子,而是调节经济的大杠杆。这本来应该是不言自明的道理。所以,我们说运用财政杠杆的调节作用,绝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给某某地方多发几个钱,向某某地方多收几个钱。财政杠杆的巨大调节作用,产生于正确处理好财政经济的几种关系,而处理好这些关系,就需要我们多讲一些辩证法,就是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研究和解决闽东财政经济运行中的诸多矛盾。

 

一、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从财力上讲, 主要指集中和分散的关系。当前国家财政有困难,地方各级财政也有困难,我们闽东地区的困难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更有必要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应该看到这几年我们集中不足,分散有余。尽管地方和企业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不同程度地调动起来了,但却出现了宏观控制削弱,引起经济过热、消费膨胀等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强调全局的观念。闽东这个全局只能服从全省乃至全国这个全局。在当前整个宏观经济的调整工作中,如果需要牺牲局部的利益,还是应该乐于承担的。我们贫困地区还没有资格谈为国家大财政作贡献,但有一点是可以尽力而为的,这就是:不该向上伸手的不伸手,可以少向上伸手的就少伸手。去年全区已实行“分级包干,自求平衡”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各级财政赤字,原则上只能自行消化,不能有依赖思想。

 

二、正确处理紧缩和发展的关系

 

   紧缩财政是近几年国家的基本宏观经济政策。我们必须正确地、全面地理解这个经济政策。我们所说的紧缩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或者从所要达到的目标说并没有矛盾,这好比退一步,再进两步;或者说,调整一个位置,弯下身去,摆出一副大跳跃的姿态,最终还是为了前进。紧缩不是盲目压缩,而是该控制的要严格控制,该紧缩的要坚决紧缩,该发展的还是要发展,这叫紧中求活,活中求发展。我们紧缩的对象是那些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违反经济运行法则的行为,使它们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紧缩将更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要正确处理紧缩和发展的关系,必须有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时机的本领。 第一,宏观的紧缩政策,事实上为我们提供了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的良机。这是和闽东发展战略相吻合的。我们完全可以集中力量,着力发展能形成一定经济气候、对市场有较大影响、可成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拳头”产品和"税利”大户。 逐步淘汰阻碍财源发展、让财政背包袱的产品和项目。第二,紧缩财政很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紧张,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增强管理意识,挖掘企业内部的资金潜力,进行内涵扩大再生产。如果我们的企业能提高管理水平,那就不仅能在困境中生存,而且一定能够发展。

 

三、正确处理增加财政收入与搞活企业的关系

 

   一谈起搞活企业,有的同志就喊着要“减利让税”;一谈到增加财政收入,有的同志就想到“卡紧企业”。我看不能这样理解。增加财政收入和搞活企业应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一个面上的两种事物——不能割裂开来。我们讲增加财政收入,就是说要多开辟财源,财源在哪里?主要在企业,企业发展了,财政收入才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水涨船高,泉大水足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从财政的角度说,必须搞活企业。从企业的角度说,搞好企业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生产劳动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实际上又是开辟了财源。所以,搞活企业和增加财政收入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有没有矛盾呢y当然也会有的。但这是统一体内部的矛盾。这主要表现在“给”与“取”上。是先给后取,还是先取后给?给多少、取多少才是适宜的?什么时候给,什么时候取才更合适?如果财政对企业只讲取,或者企业只想财政多给钱,结果会是怎样呢?只能是激化矛盾。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加强国家财政的客观调控能力,在取的时候,一定要以不影响企业的积极性、不妨碍企业的正常发展、不损害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前提。增强财政收入特别要与搞活大中型国营骨干企业相结合,使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要有“先给后取,培植财源”的远见卓识的财政观,讲究的是“欲取姑予”的艺术,而不是做“竭泽而渔”的蠢事。特别是在当前紧缩银根的情况下,财政部门更要通过资产融通,大力支持工农业发展。

财政和企业的经济关系主要体现在税利上,在正确处理 “给”与“取”的关系时,我们当前要特别注意到财政渗漏和财政流失问题。个体工商户偷漏税行为比较严重,国营企业偷漏税情况怎么样,也可以好好查一查。偷漏税就是财政渗漏。财源流失主要指“予取之道不如人意”。减税让利如果没有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发挥作用结合起来,没有达到更多的“取得”,那就“得不偿让”了。我们今后的注意力应集中在从政策上、工作上、信贷上支持企业发展生产,而不是在减利上打算盘。特别是在国家财政比较困难的时候,企业讲做贡献,更应该在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上多下功夫,狠挖潜力。

 

四、正确处理多办事和量力而行的关系

 

   想为群众办些事,这种志向是可贵的。贫困地区基础差,各项事业都有待于发展。许多同志都想尽快地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搞上去,这种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一个怎样合理使用财力的问题。我认为,我们讲多办事,只能是“量力而行”这个原则下的多办事。是综合平衡的两个方面,她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 第一,办好事要分清情况,正确使用资金。任何非生产性建设在考虑资金规模时,切不可“丁吃卯粮”,打赤字预算。不管我们的主观愿望多好,诸如楼堂馆所这类的非生产性建设,靠打赤字来风光一时,必将遗患无穷。当然,对于生产性建设,特别是一些短线产品的生产,我们还是可以适度打点赤字。不能因为一时力不从心,而对那些对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生产不敢问津——这样眼下看来很保险,顶安稳,殊不知会坐失良机,损害将来。 第二,多办事应立足于节约,提高效益。一分钱办一份事,一分钱掰成几瓣花——这些讲实效的精神,都是应该提倡的。 讲效益,就是要把有限的财力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迫切需要又见效快的项目上。在投资上必须讲效益。不该投资或不能投资的,就坚决不投资;可以推迟投资的,就不提前投资;可以明天投资的,就不放在今天投资。多做些可行性的研究。第三,多办事应该办实事,办急事。办实事就是要办实实在在的事,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在长期发展目标的战略中,多搞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不搞半拉子工程,也不搞“马拉松”项目,不图虚名;办急事就是要顾全大局,分清轻重缓急,对于那些急于上马的并且对发展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的骨干项目,财政应给予优先考虑安排。

关闭窗口